close

甘肅白銀市的張明國是民間陶藝大師,其作品造型線與面巧妙結合,作品方中有圓、柔中帶剛,剛柔相濟,體現出剛勁有力和大方的特點,在釉色上突出似脂如玉的質感,達到華而不嬌艷,厚重而不輕浮,豐富而不單純的藝術效果。 張玉璽 攝在張明國的作品展廳里,高檔文化藝術陶瓷作品《如日中天》在2012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暨“國藝杯”評選大賽中榮獲金獎。 張玉璽 攝
  中新網甘肅白銀8月29日電 (劉薛梅 劉玉桃)出身陶瓷世家的甘肅白銀市民間藝術大師張明國29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,自揭秘方,擬將陶瓷文化送進校園,培養技術人員,復古創新發展藝術陶瓷。
  在張明國的家鄉白銀市平川區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炭、陶土、石英石、沸石、燒脹粘土、花崗岩、石灰石、凹凸棒等多種資源。尤其是以粘土、長石、石英石、紫砂土為主的陶瓷原料資源異常豐富,各類陶土測算儲量達40億噸以上,其中紫砂土儲量15億噸以上,花崗岩儲量24億立方米,石灰石保有儲量290萬噸,遠景儲量達500萬噸以上。
  受祖輩的熏陶,孕育了張明國對陶瓷業執著的熱愛,從小他就愛把土拿到嘴裡舔、咬、嚼,以此感受各類陶土的吸水性和綿的程度。面對陶瓷的72道工序,他以形為本,釉為魂,用悟性製作研發的作品造型端莊,線條流暢,釉色飽滿,釉質渾厚。在全國名窯技藝大賽中獲首屆中國曆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銀獎。
  2011年平川區被命名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家“中國陶瓷產業轉移示範基地”。目前,平川區陶瓷企業發展到15家,擁有年產100萬件高檔文化藝術陶瓷生產規模,形成了門類齊全、產品眾多的大產業。張明國說,陶瓷作為當地支柱產業,後繼要有人,他願把泥土拉到課堂上,讓學生在手工課上學些基本技能,將自己多年來所掌握的陶藝經驗和秘方傾囊相授。
  平川陶瓷研究中心主任孫守南說,為破人才瓶頸,平川陶瓷研究中心與多家陶瓷研究院、高等院校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。今年在白銀礦業技術學院開設陶瓷專業,尋求能留得住的專業技術人員。
  陶瓷產業是平川區最為古老的傳統產業,據境內發現的古老民陶窯遺跡推斷,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,該區境內就開始燒制陶瓷,屬馬家窯文化範疇,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。(完)  (原標題:甘肅民間陶藝大師“揭秘送藝”發展藝術陶瓷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q06aqxu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